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清远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清远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清远经济四十年发展关键词出炉 经济结构正不断优化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清远房掌柜  2018-12-19 10:15:42
[摘要]2017年,清远的经济总量比1978年扩大了204倍,人均GDP跃升至38135元,

  40年前,清远氮肥厂将攒下来的5万元“抠”了出来作为奖金,按照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这个在现在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一个举措,却刺激氮肥厂第一次实现盈利。之后,这个后来被称为“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探索出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清远经验”。

  一晃40年过去,“清远经验”“三年打基础,五年初见成效”“清远现象”“转型升级”,每一个十年,都能归纳出清远发展的关键词。

  2017年,清远的经济总量比1978年扩大了204倍,人均GDP跃升至38135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3.1亿元;清远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了2146.3亿元,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245.6亿元,人均存款超过3万元;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80.2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29.6万辆。

  一个个闪耀的数字都归结于同一个主题:改革开放40年。

  国企改革

  第一个十年(1978-1988)

  文泉有一个水杯,那是1985年他在清远陶瓷厂工作时,在工厂里直接买的。这个杯身印着大红牡丹、杯盖写着“万事胜意”的杯子,陪着他三十多年了,以至于杯盖的把手摔坏了,他都舍不得扔。“搬了无数次办公室,丢了很多东西,这个杯子都舍不得扔。”

  陶瓷厂是他的第三份工作。而文泉的第一份工作,正是在曾经鼎鼎有名的清远氮肥厂,那是1981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进入了氮肥厂做一名学徒工。当时的氮肥厂,已经由于“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试点闻名国内,被誉为“清远经验”。

  “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是清远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清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1979年9月对财贸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了四项改革:一是对公社财政实行增收分成和超收留成;二是把农村基层供销社下放给公社管理,实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三是对商业企业实行超额利润提成奖;四是对粮食部门实行企业基金和减亏增盈提成奖。

  这一冲击体制束缚的创新做法被誉为“清远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考察团前来调研学习,“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和由经委直接管理工厂的做法也在全省得到推广。

  文泉是“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直接受益者。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36元,加上15元左右的夜班补贴,还能按照利润情况来拿奖金。在氮肥厂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月收入最高将近200元。“要知道,我1990年左右在单位上班的工资也才200多元。”

  之后的几年里,文泉陆续在糖厂、陶瓷厂、电机厂等国有企业工作,直到1989年进入市经贸委。而这一段时间,也是清远国有企业的高光时刻,全县有17家国营工业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身处珠三角沿边的清远,各种市场主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88年,全市工业单位数达到2.57万家,比1978年净增加2.42万家,年均培育出2400余家工业单位。198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9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清远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

  工业的发展,让清远的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快的增长。198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9.9%,十年中有五年的经济增速超过两位数增长。人均GDP也在1988年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068元。

  此时,清城区龙塘人赖坤洪正在龙塘中学教数学,每个月领着几十元的固定工资。离龙塘数十公里之外的广州,改革开放最前端地区之一,已然是一片火热。这种“燥热”,不时扰动着赖坤洪年轻的心。他正谋划着哪天也“下海”去。

  三年打基础 五年初见成效

  第二个十年(1989-1998)

  多年以后,在某金融机构工作的刘波依然对上世纪90年代初连州来清远的交通条件记忆犹新。当时,他从连州调到了清远工作,而妻子依然在连州,加之女儿年幼,他不得不经常往来于两地。

  然而,由于班车班次少得可怜,加之道路坎坷,每次来往对于刘波都是一场考验。“那时候还时不时会犯晕车的毛病,状态不好时上车就晕车,现在想到那段历史简直是不堪回首。”刘波清楚地记得,班车通常是当天早上七八点出发,下午两三点才可以抵达目的地,而两地的距离不过200公里左右。

  最初的清远市,留给这名连州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交通落后”。这种落后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建市初期的清远,物质相对匮乏,产业百废待兴,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经济社会特征十分明显。

  1988年2月28日,清远市正式成立。建市初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初见成效”的发展建设蓝图。第一步“三年打基础”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一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工业骨干项目;第二步,通过实施“高起点、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建设一批骨干企业。

  1992年7月,总投资近3亿元的107国道清远段水泥路改建主体工程动工兴建;1994年8月28日,清连一级公路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采取中外合作形式兴建,总投资估算30亿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总投资达30亿元的项目,当时的启动资金仅有300多万元。

  这只是清远大力“打基础”的一个印证。1988至1998年的十年间,清远先后建成了市汽车客运站、市水厂、市体育馆、清远大桥、清连一级公路、银英公路、清四公路等一大批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分享到:
责任编辑:简艳霖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